找到相关内容3188篇,用时1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交相薰发,业因苦果,又岂得而思议耶!禅人既秉佛教,当遵佛语,大生惭愧恐惧,发无上心。从今将一往生平,驰逐攀缘妄想之心,一齐放下。折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,消归自己本命元辰,念念不移,心心不断。以前妄想,乃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弥陀本愿威神力(四十八愿) 浅注

    ,地狱已経现前。临终时,遇到善知识,为其说法开导。教其念佛。造罪者,此时大发惭愧心,恐惧心,求解脱心。知罪而忏悔,恐堕地狱而恳切念佛。于念念中。此一念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(类似之人,是宿世善根善厚。...  遂;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满足。   即自悔过;   以七种忏悔心;大惭愧心,恐怖心,厌离心,发菩提心,寃亲平等心,念佛报恩心,观罪性空。修忏悔法。   当一个人,知道自己所造的恶业必下地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885659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忽然澄寂,更无所缘念,即称念佛名,至寂然入定。天台大师的常坐三昧即一行三昧,期有九十日,离诸喧嚣,结枷正坐,项脊端直,不动不摇,不萎不倚,以坐自誓,并专称一佛名字,惭愧忏悔自命自归,等等。有些著作说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,感受每一事;人我感情、思想、动机同时重现,惭愧于一生为所欲为,生活在自我欺骗之中。只觉那是一场审判,不由倍感沮丧,旁边生命即频频安慰:你只是人嘛!接着影现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妻儿与己等事,突然间感同身受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1)

    服诸善根,具足惭愧。   整衣束带,当愿众生,检束善根,不令散失。   ◎下单   从朝寅旦直至暮,一切众生自回护,若于足下丧其,愿汝即时生净土。   唵逸帝律尼莎诃。 三遍   ◎行步不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7.html
  • 佛说盂兰盆经解

    纳娶瞿夷,而不行妇人之礼,令其愁毒,是故当知无恩分人!阿难闻是语已,心生惭愧,乞食已,还诣佛所,头面礼足,却住一面,合掌白佛言:‘世尊:佛法之中,颇有孝养父母不耶?佛语阿离:谁教汝令发是问?诸...大小,德有厚薄,他们在受供时,均摄禅定意,同发惭愧心、慈悲心,故云皆同一心。   受钵和罗饭者,正明受盂兰盆供,钵,乃出家人盛饭之器,梵语钵多罗,华方译为应量器,乃僧用六物之一,发轸钞云:&ldquo...

    纯果法师

    孝亲|盂兰盆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7191290072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此为什么提衣钵不动?惭愧心一生,便即手软,不好意思强夺他人衣钵,如此解释比较合理。   顺便一提,陈亚仙祖墓,相处六祖展具,天王护法,历史虽有记载,识者或明白高僧活动,可能具有肉眼看不见的特异功能。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,不要错过--明华居士

    努力行善去恶,诚心忏悔以往所犯的孽,不令再犯(虽然坏心思也不是一下子便能全改得了的,但诚心忏悔确会消孽障,心中惭愧便能精进),否则日日加造新孽,便永远也还不完了的!那便真的是「自作孽,不可活」了。杀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691030.html
  • 谈心的秘密--星云法师

    “二十年前我一时糊涂,犯下了这终生的污点,二十年来我惭愧不安,无时无刻不饱受道德良知的惩诫,囚禁在心的牢狱里已经整整二十年了。难道今日你还不愿悲愍我,接受我的忏悔,让我从心狱中挣脱出来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191038.html
  • 唐代寒山体的内涵、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

    。   (四)意味上体现通俗哲理。寒山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世间的通俗哲学读本。作者自云“能谈三教文,心中无惭愧。”实际上,融会三教之哲理,说明生死祸福,阐发社会现象,尤其是社会底层之普遍现象,以导引...

    罗时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991545.html